消费下滑加剧 中国经济仍“压力山大”

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(9月10日)发布的数据显示,8月,中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下降0.4%,为六个月来最大降幅,超出预期,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.9%。8月,中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同比下降2.9%。

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胀或通缩的主要指标。中国8月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与7月相比持平,但同比下降0.4%,高于彭博社所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的0.2%的降幅,是自2月份出现0.7%的降幅以来最大降幅。

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此的官方解释是因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以及8月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季节性水平所致。2024年8月,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小幅上涨0.6%。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表示,分类别看,主要是食品价格较低。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.3%,降幅比上月扩大2.7个百分点。非食品价格上涨0.5%,涨幅连续第3个月扩大。她指出,“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”,8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.9%,同比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。

法新社援引凯投宏观(Capital Economics)经济学家黄子春的一份报告指出,继7月份数狙倘定后,中国CPI再次跌至负值“反映了食品价格波动”。

她写道:“近期潜在通胀率实际上有所上升,这主要反映了暂时性因素,而非潜在供需失衡的显著改善。”

近年来,西方主要经济体一直努力应对通货膨胀问题,而北京却不得不应对因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,以及出口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剧所带来的国内消费疲软,价格停滞或下跌的问题。

通货紧缩趋势抑制了投资者信心,并威胁到北京今年5%左右的官方增长目标。

8月PPI同比下降2.9%

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,8月份,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同比下降2.9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7个百分点,环比由下降0.2%转为持平。PPI衡量的是商品进入批发或分销环节之前的价格。最新的下跌延续了自2022年底以来持续多年的负增长势头。

凯投宏观经济学家黄子春写道,“鉴于国内需求疲软和产能持续过剩,我们怀疑中国的通货紧缩环境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善。”

本周的官方数据显示,8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4.4%,但增速低于预期,为6个月来最低。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,中国对最大单一贸易伙伴美国的出口持续下降。中国8月对美国出口同比暴跌33.1%,降幅较7月扩大11.4个百分点,为连续第五个月出现双位数跌幅。中国对欧盟和东盟的出口8月分别增长10.4%和22.5%。但专家们指出,不管是东盟还是欧盟,没有一个国家(地区)的进口市场能与美国市场相提并论。

Add a Comment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Translate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