纽时:中国K字签证和美国抢人才 专家提醒别被迷惑
|中国10月1日将推出便于外国科技人才入境居留的“K字签证”。纽时报道,在美国H-1B签证费大涨下,中国此举正对外国人才敞开大门,但K字签证仍难取代H-1B签证的地位。专家更提醒,中国此举只是为了实现自力更生,“别被K字签证迷惑”。
纽约时报这篇报道直指,中共外围官媒、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环球时报,日前在转载印度多家媒体报道中国推出“K字签证”的消息时,许多中国网民在留言中发表了歧视性言论,直指“不欢迎印度人”,而美国大多数H-1B签证持有者就是印度人。
中国国务院8月14日公布“关于修改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』的决定”,正式推出在入境次数、有效期、停留期上有更多便利的“K字签证”,对象是全球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人才,自10月1日起实施,具体条件和要求则将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网站公布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今天并对此表示,中方是为“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”,决定在普通签证类别下增设“青年科技人才签证”,即“K字签证”,至于申办具体事宜,中国驻外使领馆即将发布相关信息。
报道表示,在美中争夺科技和地缘政治主导地位的背景下,“K字签证”是中国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的更大行动之一。而中方宣布数週后,川普(Donald Trump)政府即宣布对H-1B工作签证徵收高达10万美元(约新台币305万元)的费用。
报道提到,具备专业知识的外国人,以往也可申请其他类型签证进入中国,但通常手续繁琐,且外国人要永久移居中国仍非常困难。因此,若光从这一政策的姿态来看,足以让外界感觉中国正朝著更加开放的方向前进。与此同时,美国似乎正逐步走向封闭。
但报道表示,目前尚不清楚中国“K字签证”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才竞争,中方至今尚未公布具体细节,包括申请人资格,以及是否允许持证者在中国正式就业。
位在华盛顿的谘询公司亚洲集团(Asia Group)合伙人陈澍表示,硅谷越来越倾向于“美国优先”的文化,对于那些担心自己在美国不再受到欢迎的外国科技工作者来说,当看到中国“K字签证”的消息时,可能会认为“至少还有另一个选择”。
陈澍说,有很多人心动想前往中国,但又犹豫不决。随著中国科技公司“变得更加强大,资本更为充裕”,这种兴趣只会越来越浓厚,“K字签证”可让那些对中国科技领域感兴趣的人先尝试。
但报道直指,中国在吸引大量外国人才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,语言障碍、政治和文化差异,以及极其有限的永久居留途径,都是阻碍因素。而目前从海外迁回中国发展的科学家,往往是在中国出生,后来才移居国外者。
斯坦福大学技术分析师兼研究员王旦表示,中国长期以来虽然对外国专家持欢迎态度,但这种欢迎是“有选择性的”,并且是“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的”。整体而言,中国只希望吸引“能创造经济效益”的外国人。
这则报道指出,中国“K字签证”不太可能取代美国H-1B签证的地位。一些印度分析人士认为,中国签证手续的简化并不足以说服印度人才放弃美国,转而选择中国。印度人才前往美国不是为了拿签证,而是想在那裡工作、生活,甚至成为美国公民,是一种“全面的生活方式”。
陈澍更直言,“别被K字签证迷惑了”,“K字签证”是中国为了要引进外国专家,但中国引进外国专家的目的是为了“推动自己的议程”,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“自力更生”。
报道强调,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要“坚持自力更生”,以应对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敌对势力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