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利的英伦赌局
怀揣一个“全球车企”野望,吉利在伦敦发起了新一轮冲锋。

近日,吉利国际EX5在伦敦正式上市。这是吉利欧洲战略演进的关键一步,也是吉利作为中国车企,实现全球化的关键一环。
过去,吉利通过投资收购包括沃尔沃在内的汽车品牌,在技术、渠道等多个维度取经,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汽车商业帝国。而今,吉利选择将经过中国市场残酷“内卷”锤炼的核心品牌推向一线,在汽车工业的发源地,与大众、现代等巨头进行正面巷战。
此次上市的主角,是吉利国际EX5。作为已在全球33个国家上市并验证的纯电SUV,该车型也是巴西、希腊等多个市场已拿下“细分市场销量第一”的成熟爆款。
一位吉利汽车高管向华尔街见闻透露,此前吉利汽车内部对于该用哪一个品牌、车型作为登陆英国的首发车型,经过了长期的调研。“之前也确实考虑过是否用领克等品牌,不过调研后发现,英国人对于中国品牌纯电车型认可度更高,所以最后还是选择用Geely EX5作为首发车型。”
吉利国际EX5在英国的起售价在31990英镑(人民币约30.34万元),是国内车型(国内为银河E5)的三倍。相比BYD ATTO3、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,该定价颇具竞争力。
这款车上市只是个开始,接下来吉利也计划将包括EX5 PHEV在内的车型引入英国。其目标,是要在2030年在英国实现年销售额在10万辆以上。
这是个颇具野心的目标。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(SMMT)数据,英国过去两年新车销售数据实现两连增,2023年至2024年分别为190万辆、195.28万辆。这一增长趋势仍在持续,截至2025年9月底,其前三季度新车注册量已累计达到约157.82万辆。
另有统计数据显示,英国前5名的品牌市场份额也只占到市场的32%左右(其中福特、奥迪以5.8%、5.4%排在第四、五位)。如果吉利能够如愿在2030年实现其销售目标,其也有望跻身英国市场的TOP5之列。
为了实现这个计划,吉利还推出一个百店计划。目前,吉利已在英国建立25家销售网点,并计划在2025年底增加至40家,至2026年底在英国建立100家销售与服务网点,实现全境覆盖。
吉利汽车CEO淦家阅表示,英国市场是吉利欧洲战略的核心支点。吉利计划快速导入多款电动化新车型,并制定了庞大的欧洲“五年规划——未来五年内于欧洲推出15款新车型,构建超千家经销与服务网络。
对于任何一家中国车企来说,欧洲已然是它们成为全球化车企的一个必争之地。当中国市场成为“红海”,任何一家有雄心的车企都必须寻找新的、高利润的增长极。
一方面,在欧洲这样的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极,能够让它们彻底摆脱对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;另一方面,欧洲市场的平均售价(ASP)和单车利润远高于国内市场。
一名民营车企CFO曾向华尔街见闻透露,在海外销售的车型,单车利润可以在国内市场的三倍左右。更重要的是,能够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,也有利于中国车企品牌形象的提升,为其获得看齐国际一线车企的市盈率(P/E)估值提供支撑。
淦家阅透露,领克品牌以“订阅模式”在欧洲建立了客户基础。接下来,吉利的目标是借助落户一些经销商的资源,要快速的把零售这一块打开。像星愿、星舰7等车型,也会陆续进入欧洲市场。
对吉利来说,登陆伦敦只是起点,真正的竞争在下半场。
吉利不仅要面对大众、雷诺等本土巨头的反击,更要陷入“中国军团”的欧洲内战。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、上汽名爵的先发优势,都是吉利所要面对的挑战。吉利选择的“传统经销商合作模式”,则是一种更务实、更“轻”的策略,旨在快速铺开网络,降低初期资本消耗。
并且在吉利方面看来,吉利在欧洲并非从零开始,其优势正是源于在英国多年的投资和研发布局。它庞大的“隐形帝国”——从对LEVC的投资、助力路特斯(Lotus)转型 ,到遍布欧洲的研发布局(包括英国考文垂的设计中心和中欧研发中心CEVT)——早已为其铺平了道路。
可以看到,随着国际贸易进入全新的时期,纯粹产品出口的时代已经结束,如何将研发、制造、供应链乃至品牌深度嵌入目标市场,是新时期所有企业在出海路上,都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未来中国车企能否成功,也需要看如何深度本地化。淦家阅表示,未来吉利的供应链、人才资源也会本地化,通过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扎根当地。
EX5在伦敦的上市,与其说是产品首秀,不如说是一场体系力的检阅。吉利试图向欧洲市场证明,它不是一个外来者,它早已在场。
真正的欧洲考验已经开始。这不再是中国车企能否走出去的问题,而是能否在壁垒最高、竞争最残酷的成熟市场活下来并打上去的问题。吉利的这场豪赌,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化战场上,必须拿下的残酷攻坚战。
